国信青年 | 陈建铸——用坚守丈量成长之路

点击:16     日期:2025-08-20 09:38:14


 2019年的盛夏,茂名石化炼油厂区,钢筋水泥在烈日下蒸腾着灼热气浪。深夜3点,24岁的陈建铸站在水池基础旁,紧紧盯着那辆试图加水的混凝土罐车。“这车必须退场!”面对施工方的软磨硬泡,他攥着检测报告的手沁出汗水,声音却异常坚定。最终,车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混凝土被清出现场,而这个刚入职不久的土建监理员,在漫天星光下第一次读懂了“监理”二字的分量。





初入现场

于细微处筑牢专业根基


    刚到茂名石化项目时,陈建铸的工具包里总装着规范、图纸和笔记本。跟着师父穿梭在钢筋丛林中,他像海绵吸水般学习:看混凝土坍落度要蹲到与试模齐平,测标高时必须反复核对数据,检查钢筋间距得用尺子仔细测量。




    2019年5月末的高氨氮项目水池底板浇筑,是他职业生涯的“第一堂大考”。从确认上道工序验收结果,到核对混凝土开盘鉴定报告,再到全程跟踪振捣过程,他在闷热的基坑里守了整整16个小时。当发现作业人员往罐车里加水时,尽管内心忐忑,他却牢牢记住了师父的话:“监理的底线,就是工程的生命线。”这场“较真”让他明白,专业不仅体现在技术参数上,更体现在寸步不让的坚守中。


攻坚时刻

于风雨中锤炼管理智慧


    2022年,东华能源库区项目的任命书送到陈建铸手中时,他盯着图纸上复杂的储罐与管廊结构彻夜难眠。这个包含大型储罐和预制管廊的项目,工期非常紧迫。


    “把计划拆成每天的事,就不难了。”他给自己定下规矩:清晨巡查现场记录施工情况,午休梳理滞后事项,傍晚协调资源调度。海边的强日照让他晒脱了几层皮,咸涩的海风把图纸吹得哗哗作响,但他的进度表却一天天清晰起来。




    最严峻的考验来自连续暴雨。当基坑积水深达3米时,他协调施工队昼夜轮班抽水,3天内增调12台抽水泵,硬是在泥泞中抢出了施工面。“不是等雨停,而是跟雨赛跑。”这场攻坚战让他完成了从“技术岗”到“管理岗”的蜕变——监理不仅要懂技术,更要会统筹,能在风险来临前筑起防线。


总代担当

于方寸间彰显格局力量


    2025年3月,陈建铸站上乙烯四聚制1-辛烯装置项目总监代表的岗位。“办公室在现场,不在签字本上。”他每天雷打不动用两小时巡检,带着问题清单核查每道关键工序:设备预埋件的偏差不能超过2毫米,防腐涂层厚度必须达到设计标准,管道回填时哪怕混入一块拳头大的石头都要返工。




    一次巡检中,他发现管道回填层藏着碎石,当即叫停施工。“返工是麻烦,但漏了就是隐患。”在他的坚持下,施工队挖出回填土并重新修复防腐层,由此建立的“巡检即整改”机制,让项目实现210余项隐患零遗漏。从“星级网格员”“质量标兵”“先进个人”到“最强监理工程师”,一张张荣誉证书背后,是他在茂名石化乙烯提质改造等项目中写下的37份监理报告、55项质量问题整改单。




 个人的成长,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长征。陈建铸成长轨迹里,藏着国信青年的共性密码:以初心守底线,用实干破难题,凭担当筑根基。正如他常说的:“监理的尺子量得出工程质量,更量得出成长的厚度。”用坚守丈量成长之路,他的脚步始终坚定向前。